.幼雛飼養需要做好哪些工作?
( 1 )溫度:剛剛破殼而出的幼雛,由于體溫調節機能還不健全,對于溫度特別敏感,特別是出殼后最初換毛的5 天內,必須做好保溫工作,如果忽視管理,在出殼后3 ~ 5 天,死亡率可高達50 %。
幼鶉出殼后不要急忙移人育雛器,最好過10 小時以后,孵化室移到預先調節好溫度的育雛室。
育雛溫度要根據情況靈活掌握,總的原則是:小雛宜高,大雛宜低;小群宜高,大群宜低;早春宜高,晚春宜低;陰天宜高,晴天宜低;夜間宜高,白天宜低,剛出殼的幼鶉需置于37 ℃ 的環境中,隨著日齡的增長和體溫調節機能的增強,每2 天可逐漸下降約1 ℃ 。
( 2 )飲水:幼鶉的飼喂原則是先飲水后開食。幼鶉出殼后,孵化器內待毛干燥后取出放入育雛器,待安靜下來,在飲水器內人溫水,幼鶉飲水后可以恢復精神,并補充孵化過程中體內所損的水分。如較長時間不給水,一旦幼鶉遇水時,容易發生搶水飲,導致拉稀。喂水時要防止幼鶉把羽毛弄濕。喂水的同時,也增加了育雛器內的濕度。
( 3 )飼喂:雛鶉生長迅速,體內代謝旺盛,相應對飼料要求也1 ~ 21 日齡幼鶉的飼料中粗蛋白質含量應保持在26 %~ 27 %。隨著日齡的增長,以后逐漸降低至21 %~22 %或19 %~ 20 %。1 ~7 日齡的幼鶉日喂6 ~ 8 次,也可以終日給料,以后逐步降低飼喂次數,并適當加以控制。每周要投喂1 次用開水燙后晾干的細沙。
幼鶉開食的時間,一般在出雛后的24 ~30 小時比較適宜。幼鶉在育雛器內適應了環境并得到飲水,恢復了元氣以后,漸漸地活動起來了,就可以喂食了。
第一次喂料時,應將飼料均勻地撒在舊報紙或油布上,讓所有的幼鶉都能吃上。開始喂食時多數幼鶉不會啄食,需耐心引導。開食時間要安排在白天。
育雛期間,可加喂熟雞蛋黃,一般l ~ 3 日齡的幼鶉每20 只每天喂l 個蛋黃,4 ~ 7 日齡的每50 只每天喂1 個蛋黃。或采用多種維生素代替蛋黃,方法是l ~ 7 日齡的幼鶉,每100 千克飼料中添加功克多種維生素。
( 4 )其他日常管理工作:
① 密度:育雛器內雛鶉的密度,要視具體情況合理安排。一般日齡小可密一些,日大宜稀一些;冬季可密一些,夏天宜稀一些。
② 通風換氣:育雛室內要保持通風良好,及時清除糞便,保持室內空氣新鮮。育雛室要有良好的通風設備,尤其是在大規模飼養情況下,通風換氣尤為重要。
③ 光照:幼鶉破殼后的1 ~ 5 天內可以連續光照24 小時,其亮度為每平方米4 瓦。以后每天可光照14 ~ 15 小時,采用1 ~0.5 瓦/米2 的亮度。
④ 抓好日常檢查工作:育雛工作需要細致、耐心,平時注意觀察,發現異常現象及時采取措施。要按時投料、換水,要保證不斷水,不缺料。要及時清除糞便,更換墊料,清掃地面,經常或定期地做好飼槽、飲水器的沖洗和消毒工作。清除糞便時要注意觀察,如果發現糞便形態異常,如軟痢便、混血便,要注意查明原因,如果屬于病態,要根據癥狀及時診斷和治療。發現弱雛要果斷地剔出來單獨飼養,喂食時,應注意觀察,凡低頭垂翅、呆立不動、臥地不起、精神不振者,多為病雛。發現后要立即剔出隔離飼養,對癥治療。并對全群采取相應措施。
86 .中雛飼養需要做好哪些工作?
幼雛在育雛器內飼養3 ~ 4 周后,開始轉到籠內飼養,這是由雛鶉到成鶉的一個轉折點。由于生活條件和環境的改變,要特別注意護理。因為幼鶉從出生一直生活在有保溫設備的育雛器里。移人籠子里以后,就要完全靠室溫了。所以中雛階段的管理,最重要的一點是要保證室內溫度不低于30℃ ,如果溫度低了,雛鶉就容易發生因集堆而被壓死的現象。中雛階段的另一項重要工作就是雌、雄要分籠飼養。從雛鶉的胸部羽毛和鳴聲等方面可以鑒定出雌、雄。雄性雛鶉長到4 周齡時,逐漸顯示出活躍、好斗的習性。雌、雄及時隔離飼養,可以減少因咬斗而致殘。到6 周齡時,雌鶉進入開產日齡,可以轉人成鶉飼養,而雄鶉除留種外,其余的可以做肉鶉處理。
山東德州正大孵化設備基地:www.bthyslzp.com
需要孵化機聯系:0534-3082582
聯系手機:13605349230
業務 QQ:1034981558
文章源于正大孵化設備基地網站!
孵化機 孵化機價格 孵化設備 孵化箱 孵化器 小型孵化機 中型孵化機 大型孵化機 雞孵化機 孔雀孵化機 鴕鳥孵化機 大雁孵化機 鴿子孵化機 鴯鹋孵化機 肉鴿秘方 全自動孵化機
上一主題:孵化房應該如何設立? |
下一主題:雛雞的開食喂養方法 |